当前位置:首页 >> 院况介绍 >> 院情简介

院情简介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简称“空天院”)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光电研究院等基础上整合组建。其中,创建于1956年的电子学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所;1979年成立的遥感应用研究所,是我国遥感科技创新发源地;1986年建成运行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填补了我国在卫星遥感技术领域的空白;成立于2003年的光电研究院,是光电工程、航天航空和应用科技等领域兼具管理总体与技术总体职能的研究单位。空天院的整合组建是中国科学院党组遵照党中央对科技机构改革的总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截至2025年6月30日,空天院现有职工45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00余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百余人,中国科学院青促会、空天院未来之星等青年人才200余人。共有6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牵头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电学院,共建资源与环境学院、航空宇航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1900余人。

空天院的战略定位为:在空天信息领域,承担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重大任务,提出并组织国家空天领域重大科技计划,建设和运行国家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解决国家在空天领域重大科技问题,获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空天院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国际研究中心。依托原有几个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目标,已基本形成了空天信息领域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布局的研究方向。 

空天院现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重要区域的多园区布局,拥有北京总部,苏州、济南、广州3个研发基地,密云、喀什、三亚、怀来、四子王旗、营口、丽江、漠河、海阳等试验场站。控股企业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568)于2020年7月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空天院拥有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CAS-TWAS空间减灾卓越中心(SDIM)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有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空天信息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定量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空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作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遥感图像专业委员会等学会组织;建有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激光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办的《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英文)》《国际数字地球学报(英文)》《地球大数据(英文)》《卫星导航(英文)》《国际遥感学报(英文)》《电子与信息学报》《遥感学报》《雷达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共9大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发行,已形成空天信息领域的头部期刊集群、享有较高声誉。 

未来,空天院将进一步建设强大的空天信息研究团队,成为引领我国空天信息领域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形成科教融合教育科研新机制,成为国内排名第一、国际排名前列的培养光电与空天信息类高端人才的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