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空天院荣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智能无人机应用领域)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5-09-30

9月25-26日,中国科学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智能无人机应用领域)在北京延庆八达岭机场举办。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23个单位的126名队员参赛,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的参赛队伍斩获本次大赛一等奖。

随着无人化智能化平台的快速普及,以无人机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辅助开展科研和应用,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多个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基本技能。为促进院所间跨学科合作,挖掘无人机系统集成、智能操控和应用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探索无人机在科学考察、灾害救援等场景的智能集成方案,特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智能无人机应用领域)。根据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科学院工会委员会统一部署,本次大赛由空天院承办,面向中国科学院符合参测条件的所有单位和职工,模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共设立5个赛道,分别是物资精准投送赛、智能正射影像生成赛、三维模型智能构建赛、特定目标智能识别及定位赛、光伏智能巡检赛。

本次大赛要求每个单位限一个团队参加,每个参赛团队队员上限为8人,可选择其中1个或2个赛道参赛。参赛飞机应为民用航空管理部门所规定的轻小型无人机,即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25千克的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模式不限制。通过比赛综合考查和评比中国科学院职工利用无人机解决科研和生产中遇到问题的综合能力。大赛组委会邀请了国内不同单位遥感、无人机领域的7位重量级专家组成裁判组,对大赛实施全程监督与赛果评判。

25日上午大赛正式开幕,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领导李杰、陈应东,中国科学院机关领导房自正、杨旭、王宇星出席。大会由杨旭主持,空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兵致辞。

各参赛队以答辩汇报形式现场向裁判组展示完成的成果,并接受裁判组现场抽查、检测和质询。裁判就数据处理手段和结果分析等进行质询,汇报队员就解决问题思路和具体实施细节应答。裁判组专家在评判的同时,对各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比赛之余,组委会还邀请了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工研究所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参赛队员,现场介绍研究成果,分享技术心得,促进不同研究所间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激烈角逐,空天院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二等奖,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植物园、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5家单位获得三等奖。


参赛团队使用自研无人机


参赛队调试参赛无人机


大赛开幕现场


大赛工作人员测定飞机着陆精度


大赛模拟强风的条件下,考察无人机降落准确度


大赛鼓励多机协同飞行


空天院三机协同飞行


大赛无人机围绕五环塔飞行,完成建模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区参赛队开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参赛队向裁判组分批展示数据成果和分析结果并回答质疑


一等奖获奖团队领奖


二等奖获奖团队领奖


三等奖获奖团队领奖


开幕式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