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航空遥感系统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验收交付

发布时间:2019-11-29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在西安阎良成功完成航空遥感系统新舟60遥感飞机的验收交付工作。这是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西飞民机”)交付的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第一架已于2018年12月29日完成交付。

  飞行平台是航空遥感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此次飞行平台交付是航空遥感系统的里程碑重要节点,标志着新舟60遥感飞机平台全面完成研制工作,为航空遥感系统完成大科学工程建设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航空工业西飞民机总经理王程宽、党委副书记陈胜、副总经理朱建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王凤亭,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郑晓年、空天院院长吴一戎、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潘洁以及空天院和航空遥感系统工程经理部的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验收交付。

  仪式上,吴一戎与朱建新代表双方共同签署飞机交接证书。王程宽向郑晓年赠送了象征双方圆满合作的玉钥匙。

  随后,吴一戎、郑晓年在致辞中对西飞和西飞民机在新舟60遥感飞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王程宽表达了对未来开展更加深入密切合作的信心,后续双方团队成员将积极汲取研制过程的宝贵经验,继续继承和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奋发的姿态,共同推动国产新舟飞机在服务祖国科学事业和国计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无到有 有力填补“技术空白”

  此次交付的新舟60遥感飞机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综合遥感平台,是国家遥感观测领域从无到有的一次“质变”。依托新舟60遥感飞机平台,中国科学院将打造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航空遥感系统”,充分利用遥感飞机平台,加载先进的光学遥感、微波遥感以及环境大气遥感设备,使其成为开展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效技术手段,以及提高和发展我国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实验平台。建成后他,它将成为我国飞行性能最好、遥感设备集成度最高、观测效率最高、空中作业时间最长、航程最大、具有在我国大部分领土飞行作业能力的高性能综合航空遥感系统。

  新舟60遥感飞机正式服役后,将被用于执行科学实验和国家航空遥感基础数据获取等任务,以获取资料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受限少等航空遥感优势,服务于农林资料调查、地质矿产勘测,水文、环境监测评价以及对抗自然灾害、测绘制图等诸多领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舟60遥感飞机将纵跃高天,在自然资源、环境、农业、林业交通等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产研结合 飞机行业“变形金刚”

  多年以来,在中国领空执行遥感科学观测任务的主要是两架奖状“S/II”型遥感飞机。拥有我国自主研发的综合遥感飞行平台一直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早在“十一五”期间,承担这一使命的航空遥感系统项目就被列为十二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等与民机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思路、新决策陆续出台。“国产民机+国家重大项目”,我国航空工业技术力量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的科研实力强强联合,成为我国飞机制造业与中国科学院贯彻落实战略合作,满足国计民生需要,全面推进建设航空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舟60飞机自2001年首飞以来,各项技术逐渐成熟,成为了国产遥感平台的可靠选择。新舟60遥感飞机是以新舟60飞机为基础改装设计的航空遥感对地观测特种飞机。特种飞机的“特”就在于特殊、特别。为满足遥感飞机搭载不同功能设备及观测目的多样化需求,相对原机体结构和气动外形进行了较大工作量的改动。同时,为了保证遥感飞机尽早发挥其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西飞民机与中国科学院按照民航当局相关要求,在改装新舟60飞机的基础上形成新舟60遥感平台基本型、天线罩型、桁架天线罩型、副油箱型、桁架型、副油箱小天线罩型等6种不同状态。

史无前例 国内首创“一机六证”

  新舟60遥感飞机研制从签订合同到适航取证历时近5年时间,克服了众多困难,突破了飞机气动外形优化、结构变形控制、大型多频段天线罩研制、副油箱挂载投放等关键技术,最终在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试飞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飞机研制、验证和适航取证工作,创造了“一机六证”的构型管理和适航管理模式。

      飞机的改装设计、生产与试飞严格遵循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规章和技术标准,为后续多用途飞机的研制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项目研制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研制经验和技术方法,可以为后续特种飞机研制提供指导。 

  

此次交付的第二架新舟60遥感飞机

新舟60遥感飞机交付验收仪式

双方领导赠送象征双方圆满合作的玉钥匙

剪彩仪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