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中国杭州隆重开幕。应UNESCO的邀请,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出席大会开幕式等活动,并组织举办主题边会和展览等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HIST主任郭华东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于23日上午在“生物多样性、科学和教育”全体会议上以“空间技术保护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题作报告。他指出,HIST在监测与评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得到UNESCO及其相关成员国的高度认可。他表示,HIST将与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合作,联合国内外有关机构,发起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跨学科研究,提升遗产地技术能力,建设国际遗产保护大数据平台,共享包括SDGSAT-1卫星在内的多源遥感卫星数据,促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23日中午,HIST与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处、CBAS和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空间技术赋能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郭华东致欢迎辞并作主旨演讲,他介绍了HIST开展的保护工作,分享了普林西比岛、九寨沟等生物圈保护区的项目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合作计划,以促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的落实。HIST骆磊博士发布《非洲濒危世界自然遗产地遥感监测与分析报告》,并正式赠送UNESCO世界遗产中心。该报告基于2000–2023年多源遥感数据,系统评估了非洲8处濒危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状况,支持UNESCO非洲优先战略的落实。
HIST杨瑞霞博士出席“全球首次UNESCO名录遗产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主题边会,并介绍由HIST与UNESCO合作开展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世界名录遗产地的极端气候事件暴露风险评估”项目研究成果,得到UNESCO的高度认可。基于这些成果的报告将于2025年11月发布。
此外,HIST参加大会国际展览,通过平面展示、视频展播与VR体验等多种形式,向观展嘉宾展示空间技术在世界生物圈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此次参会,HIST全面展示了在空间技术助力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动与UNESCO、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HIST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华东院士做大会主旨报告
HIST专题展区
动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