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12月1日,地理空间信息韧性农业应用东南亚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
提升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东南亚国家韧性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次论坛围绕地理空间技术在韧性农业、作物监测、农作物多样性的创新应用以及农业遥感监测大模型等领域展开研讨,以前沿技术和未来路径对接粮食安全和气候适应性区域合作,探索适合于提升东南亚各国农业生产韧性及相应科技水平的途径,进一步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在相关国家的应用。
11月30日,云南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胡金明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对区域论坛在云南大学的召开表示祝贺,欢迎东南亚各国合作伙伴共聚云南大学展开对话与交流,也借此机会深化云南大学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国际合作,希望在云南大学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技术培训与交流中心。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信息通讯技术与减灾司司长Tiziana Bonapace、“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合作处副处长蒋一琪、泰国地理信息和空间技术发展局(GISTDA)地理信息产品创新办公室主任Pakorn Petchprayoon在开幕式致辞,均肯定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CropWatch团队在提升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农业韧性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强调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希望与会各方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同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本次论坛也是ANSO支持的“一带一路”农业估产创新合作项目(CropWatch-ICP)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GEOGLAM框架下的先进农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CropWatch-GEOGLAM)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系列性农情监测合作研究与能力建设活动之一。
论坛期间,围绕“地理空间信息韧性农业应用的资深科学家炉边谈话”、“农业监测应用的高层研讨”、“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落地应用的可能性思考高层讨论”、“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农业监测的案例研究和讨论”等主题召开高层对话会议。空天院研究员吴炳方作“地球大数据支撑韧性农业”主旨报告,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提升农业韧性的作用、成效与挑战。空天院副研究员曾红伟主持“利用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农业监测的案例研究和讨论: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分会。
UNESCAP和空天院联合发起农作物多样性评价区域合作计划(CropBio)。UNESCAP空间应用处处长王克然介绍计划发起背景及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决策者对促进作物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其提供管理和维持农业资源的技术工具和建议,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指出,该计划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国家的空间应用能力及对当地农业资源管理的决策支持,通过亚太经社会平台在亚太地区分享经验、方法和工具,是UNESCAP《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工作的一部分。
吴炳方指出,发起CropBio是希望通过创新的空间应用,促进东南亚国家的作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开展农作物多样性监测及其影响评估的实施范式,展示农作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重要影响的证据,通过地区或国家间的对比分析,阐明农作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空天院研究员曾源作“创新空间应用促进农作物多样性”的报告,介绍CropBio的目标、具体内容及实施计划。随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三个东南亚国家的参会代表分别作口头报告,分享农业多样性遥感监测的实践和挑战。CropBio得到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参会代表和FAO、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等国际组织的热烈响应。论坛建议成立核心工作小组,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推动计划尽早实施。
论坛展示了遥感大语言模型(SATGPT)项目的最新进展,项目由UNESCAP发起,与空天院联合实施。SATGPT是自然语言引导的遥感信息服务解决方案,主要目的是降低遥感应用门槛,使遥感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空天院助理研究员田富有作题为“大语言模型在CropWatch中的应用”报告,介绍大语言模型在农情监测中应用,利用提示工程的方式,构建CropWatch GPT模型,实现农情速报国家分析的自动生成,可以减少农情通报分析中50-60%的工作量;基于开源模型,构建基于CropWatch数据库的自动问答系统,实现农情信息的快速搜索功能;未来,将结合CropWatch API技术,开发更多针对农情监测任务,丰富SATGPT的功能。空天院CropWatch团队博士生李孟潇介绍大语言模型在遥感影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论坛由UNESCAP、ANSO、空天院、GISTDA和东盟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与培训中心(ARTSA)联合主办,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承办。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与中国、东南亚国家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和政府部门的40多位代表参会。
论坛召开前,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情监测技术赋能农情信息获取的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中,空天院CropWatch团队副研究员张淼、曾红伟以及助理研究员覃星力、马宗瀚等基于定制化的全球农情遥感监测云平台,为学员提供系统的农情信息地面实测数据采集、多层级农业气象-农情-生产形势信息获取、高分辨率水稻遥感制图、灌溉耕地遥感监测、作物单产自主遥感监测等先进农情监测技术与模块培训,并指导参训人员利用各自准备的地面实测数据,开展水稻制图和作物单产监测模型标定工作。
学员系统学习利用定制化的CropWatch云平台开展关键农情参数监测和信息获取的功能,掌握农情监测模型的自主标定技能,通过实践完成东南亚各国部分省份监测模型的本地化,有效提升区域各国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和零饥饿目标实现的科技水平。
来自老挝农业部、科学与通信部和自然资源部,柬埔寨农业渔业与林业部、泰国农业部和GISTDA,菲律宾航天局(PliSA),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和创新局的21名技术人员全程参加培训。
论坛会议
论坛高层对话会
培训会现场及合影
动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