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6日电(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李晓明团队探索了利用遥感数据、模式预报数据辅助商船北极航道安全通航的方法,并形成了一套算法,为我国两艘商船“天恩轮”和“天佑轮”安全通航北极航道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息服务保障。
2020年8月9日雷达假彩色合成影像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
随着北极海冰季节性持续消退,北极航道利用成为现实。受季节所限,船舶只能在夏季海面冰况较好时通航,但航道上依然可能存在较为严重冰情,使船只受困,引发险情。
李晓明表示,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空间观测技术,尤其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等微波传感器,可对航道上的海冰、海况进行近实时的观测,进而对航道上的冰情、险情进行及时预警。
在“天恩轮”和“天佑轮”商船安全保障服务中,中科院空天院博士研究生黄冰清组织团队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提供近实时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海面风场反演数据和高精度的海冰检测结果,以及模式预报风场数据、海冰覆盖数据、海冰覆盖变化数据、海冰密集度数据等7类数据,提供安全服务保障96次。
其间,8月9日雷达卫星在东西伯利亚海域过境时恰巧拍摄到两船相遇情形,研究团队利用雷达影像数据,反演获得该区域的风场分布情况。
李晓明表示,此次北极通航安全保障服务是一次成功的卫星遥感数据示范应用,提高了空间信息观测技术在航运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能力,为北极通航船只规避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导,也为北极夏季安全通航奠定了技术基础。下一步,该团队将为更多的北极通航船只提供空间信息安全保障服务。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0-08/16/content_rbx7lvfv.html?gid=2V1Qqd1E
动态新闻